2030年世界杯的主办权正式授予了西班牙、葡萄牙和摩洛哥,而决赛定于7月21日举行。此次赛事被广泛期待成为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届。然而,距离揭幕还有五年多的时间,决赛场地却成为最大的悬念之一——原本普遍认为伯纳乌球场会成为最终的对决场地。
西班牙人普遍认为,作为“白色殿堂”的伯纳乌球场理应承办这一重要赛事,但最终的决定权已移交给了国际足联。根据FIFA收到的提案,决赛的备选场馆包括巴萨的诺坎普、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体育场,以及伯纳乌球场。
建筑领域的权威专家马克·芬威克(他参与设计的RCDE球场、新梅斯塔利亚球场和何塞·阿尔瓦拉德球场都可能成为世界杯场馆之一)应《阿斯报》邀请,对这三座候选场馆进行了详细评估。已完成改造的伯纳乌,施工中的巴萨主场以及卡萨布兰卡雄心勃勃的项目,都在他的分析范围内。
芬威克对伯纳乌的评价极为高赞:“这是最具创新性的场馆,具备可闭合顶棚和可升降草皮等功能,堪称震撼之作。它既保持了亲密的观赛感,又展现了宏大的气魄。”他认为,伯纳乌标志着未来场馆的发展方向,是一座“变形金刚体育场”,其中可封闭的设计与隐藏草皮的功能赋予了巨大的灵活性。
不过,芬威克并不仅仅看重场馆的功能性,还特别强调了场馆与城市的融合度与遗产价值。他对诺坎普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其与城市的互动感十分突出:“虽然诺坎普的设计没有像伯纳乌那样颠覆传统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过时。场馆的层叠看台设计使其与城市景观紧密融合,这是我始终推崇的理念。”他认为,诺坎普在西班牙地中海气候中更具优势,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呼应使得它在外部环境中更加适应。
至于卡萨布兰卡的雄心项目,芬威克也不吝赞美。他承认,这座场馆的外形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:“设计优美,造型独特。那座巨大的顶棚不仅是为了遮阳,更像是摩洛哥国家形象的象征,类似阿拉伯地区典礼的华盖帐篷,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。”但他也指出,卡萨布兰卡选址存在一定局限性:“项目的选址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城市的融合度,这可能会影响后期的运营可持续性。世界杯赛期较短,场馆的后期利用尤为重要。即使是最富有的卡塔尔,也不会选择如此偏远的地点,而远离市区的选址难以形成一个吸引游客的目的地。”
展开全文
芬威克强调,摩洛哥通过世界杯推动国家转型的初衷值得支持,但场馆的遗产规划必须更加谨慎。他认为,伯纳乌和诺坎普在这一点上更具优势。最后,芬威克明确表示:“如果让我选择,我无疑会选伯纳乌,它代表了未来的技术典范。”不过,作为《欧足联质量球场指南》和《可持续体育场基础设施指导方针》的起草者,芬威克对国际足联的决策持保留态度:“国际足联应该考虑更多因素,比如推动非洲足球发展,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,再度在该大陆举办世界杯决赛。场馆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。”
根据FIFA的2030年世界杯申办评估报告,三座候选场馆的评分都为4.3分(满分5分)。在交通方面,三者均获得4.7分的高分,而马德里和巴萨在住宿设施评估中领先两地,分别获得了满分5分,卡萨布兰卡则仅得4分。
在容量方面,诺坎普与卡萨布兰卡占有优势。FIFA报告显示,伯纳乌现有78297个座位,刚好符合决赛场地要求(8万座),且注明“若入选开闭幕战,将协商扩容”。经过改造的诺坎普可容纳103447人,而卡萨布兰卡的计划容量则达到11.5万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